1、截止到18时,据高顿公考小编统计2023国考报名共有250万余人提交报考申请,远超去年同一时期,其中224万余人通过审核,仍有26万余人等待审核,截止到截至11月3日18时,2023年最多的省份为北京地区。
2、从各省数据来看,北京的报名人数达到255134人,位列榜首。广东省紧随其后,位列第二,报名人数达到206902人。云南省位列第三,报名人数达到128055人。海南省报名人数最少,仅20463人,其次是宁夏和西藏,分别是24646人和25272人。
3、国考报名2023人数为:250万。023年度国考报名入口于今日18时关闭,自10月25日报名系统开通以来,经过十天报名,截至今日17时55分,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,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。各省数据中,北京的报名人数达到255134人,位列榜首。广东省紧随其后,位列第二,报名人数达到206902人。
4、截至11月3日2023国考报名截止时间,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已经超过250万人,225万余人通过审核,平均竞争比60:1,仍有25万余人等待审核。资格审查还有2天时间,届时剩余待审核的考生也将通过资格审查。
5、据统计,本次国考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,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,同比增长25%,资格过审最大竞争比超5800比1。据悉,此次国考的报名人数刷新了纪录,达到了近十年之最,过审平均竞争比为60.5:1。岗位竞争情况 截至昨日18时,已经有9个过审竞争比达到2000:1的岗位。
6、年报考公务员人数:2504933人。国考 2023年国考拟招录人数为71万人,是历次招录人数最多的公务员考试。此次国考共有17655个职位,招录人数比2022年增加了约5900人。省考提前批 除了国考之外,各省份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公务员招录。
报名情况总览 截至11月3日2023国考报名截止时间,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已经超过250万人,225万余人通过审核,平均竞争比60:1,仍有25万余人等待审核。资格审查还有2天时间,届时剩余待审核的考生也将通过资格审查。
截至3日17时55分,2023年度国考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。据悉,此次国考的报名人数刷新了纪录,达到了近十年之最。2023年度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50万 报名人数创近十年之最 据统计,截至报名结束前五分钟,已有2237453人通过资格审核,相比前一天增长了将近60万人,增长了34%,同时还有265087人待审核。
从各省数据来看,北京的报名人数达到255134人,位列榜首。广东省紧随其后,位列第二,报名人数达到206902人。云南省位列第三,报名人数达到128055人。海南省报名人数最少,仅20463人,其次是宁夏和西藏,分别是24646人和25272人。
公务员报名人数达2504933人。自2022年10月25日报名系统开通以来,经过十天的报名,截至2022年11月3日17时30分,2023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504933人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48万人,增幅276%,首次突破250万人,创下历史新高。
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工作在11月3日18:00已经彻底结束啦,到目前为止2023国考报名情况如何呢,一起跟高顿公考小编看一下吧。
年国考报考人数如下:2023年公务员报考人数统计突破250万。
1、年国考报考人数:10月24日18时,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截止,本次计划招录96万人,截至17时30分,全国报名人数超291万,超260万人通过资格审核,创国家公务员考试人数新高。江苏地区有840个岗位共招录1605人,总报名人数也超过了10万人。
2、国家公务员局2024报考人数:294万人。公务员简介: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,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。在中国,它是指依法履行公职、纳入国家行政编制、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。
3、月14日,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,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共计划招录96万人,共18948个岗位。
4、据统计,截至24日10时,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进入第十天,报名人数达到了2656772人,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40万人。其中,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2146768人,增长了近25万人。这一数据显示出国家公务员职位的吸引力和竞争激烈程度。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的大幅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5、国考实际参考人数为222万。中央、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简介 国家公务员考试,简称“国考”,指中央、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,是国家部、委、署、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,招考条件相对比较严格。
6、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介绍如下:据统计,自报名系统开通以来,截至10月24日17时30分,2024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913891人,首次突破290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。国家公务员不仅有职业和收入的稳定、环境和条件的优厚、社会的尊重等特点,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、推动社会进步的职责、促进全员幸福的使命等丰富内涵。